百度应用平台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百度的最大的关键,百度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当内容索引者,又提供内容,而百度提供的很多内容(例如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等)还存在明显的知识产权问题,这种做法很难保证搜索引擎公正公平的原则,事实上,在百度搜索的结果中,百度系列的内容网站排名一直都非常靠前。比如搜索一个非常热门的关键字“李宇春”,第一个是百度百科、第二个是百度贴吧、第三个是百度MP3、第五个是百度视频、第六个是百度图片,这时的百度搜索引擎俨然已经成为了“百度站内搜索”,几乎将全部访客的流量都带入百度自己的平台
坏处:应用平台的运作方式是,用户只要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应用名称等关键词,系统就能自动识别,用户将直接在百度的搜索页面上看到搜索结果或者直接登陆相关网站,而不是需要再次点击进入的搜索链接,这样,用户就可以在搜索结果页上直接玩游戏、看电影,进行各种应用的交互操作
,百度在建立开放平台时声称,百度收录的资源为“确定性”的“官方数据”,旨在为网民提供更好的搜索体验,但实际运作中,对于具有广告效应的,搜索量大的不具备“确定性”的一些关键字,却以“框计算”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将流量引向百度自身平台或者百度合作网站上去了,一些热门游戏的关键字,如PopCap的“植物大战僵尸”的第一项搜索结果就变成百度合作网站7K7K的游戏,而该网站显然并非PopCap官方网站,而是一个盗版游戏网站。
百度是一股邪恶的力量,与原创者为敌,与偷盗者共生。百度养活了一大堆的活得颇滋润的盗版网站,但作品的原创者却并未从中得到好处。当这些艺人、网络小说写手、以及媒体人等痛恨百度并起而骂之,犀利程度和客观效果也是相当可观……为什么骂百度的人那么多呢?因为百度得罪了这个社会最有创意的一波人,也同时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群之一,百度现在和腾讯可以并称为中国互联网双色球,一个主翻版一个主画圈,为了我们的利益和比被百度牵着鼻子走,我们强烈要求谷歌回到中国,相信很多网友都意识到了,谷歌的离开叫百度肆无忌惮的~~~
霍兰德的职业性向论对职业指导工作有什么意义?
霍兰德的类型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辅导理念:把个人特质和适合这种特质工作联合起来。生涯辅导(简单说就是职业辅导)强调生涯探索,对自我能力,兴趣,价值以及工作世界的探索,霍兰德巧妙的拉近了自我与工作世界的距离。借助霍兰德代码的协助,当事人能迅速地,有系统的,而且有所依据的在一个特定的职业群里进行探索活动。令人称道的是,它提供和个人兴趣相近而内容互有关联的一群职业,而不是仅仅冒险地去建议个人选择一种特殊的职业或工作。此外,在生涯咨询(具体就是职业指导),霍兰德的职业性向论也可以出其不意的引导当事人走向一个主动、积极的行动方向,进行动态探索。得到自己的代码和有关的职业群名称,当事人得以“起而行”地探查和自己将来有可能选择的职业的各种事务,包括工作内容、资薪收入、工作所需条件等等。
霍兰德的理念是:人的内在本质必须在职业生涯的领域中得以充分扩展,期待一个人能在适当的生涯舞台上充分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不仅能安身,更能立命。他的理论就是协助当事人从迷惑中找到“人之所是”的立命之所。
本人是一名心理学的学生,我们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这是从我的教科书上摘录的。出自台湾师范大学金树人教授的《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总之基本上这方面台湾的书比较不错。
补充: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他明确提出了职业兴趣的人格观,使人们对职业兴趣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反映了他长期专注于职业指导的实践经历,他把对职业环境的研究与对职业兴趣个体差异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在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理论提出之前,二者的研究是相对独立进行的。霍兰德以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先后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I Preference lnventory)和自我导向搜寻表(Self-directed Search)两种职业兴趣量表,作为职业兴趣的测查工具 霍兰德力求为每种职业兴趣找出两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的结合在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实际操作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霍兰德将其职业人格类型理论运用于美国劳工部制定的职业条目词典,僧助其中职业分析的有关内容,将其中12099种职业赋予霍兰德人格类型代码。编纂了“霍兰德职业代码词典” (The Dictionary of Hollandoccupational Codes),为各类人员按照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搜寻合适的职业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还提出,兴趣是描述人格的另一种方法,是职业选择中一个更为普遍的概念。在霍兰德的理论中,人格被看作是兴趣、价值、需求、技巧、信仰、态度和学习个性的综合体。就职业选择而言,兴趣是个体和职业匹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直至目前,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最具影响力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分类体系。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于企业招募人才的价值分析
职业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特点,由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出来。职业兴趣上的个体差异是相当大的,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职业划分越来越细,社会活动的要求和规范越来越复杂,各种职业问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对个体的吸引力和要求也就迥然不同;另一方面,个体自身的生理、心理、教育、社会经济地位环境背景不同,所乐于选择的职业类型、所倾向于从事的活动类型和方式也就十分不同。
不同职业的社会责任、满意度、工作特点.工作风格、考评机制各不相同。同时,这种差异决定着不同职业对于员工的职业兴趣有着特殊的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人与职位的匹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知识、能力、技能与岗位要求相匹配;更重要的是人的性格.兴趣与岗位相适应。因此.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就非常有必要对申请在本企业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兴趣的测评,了解申请者的职业兴趣人格类型。通过测试,企业可以得知它所能提供的职业环境是否与申请者的职业兴趣类型相匹配,换句话说,企业可以考查到申请者是否适合在本企业的职业环境中工作。所以,企业在招募人才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坚持以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为指导,不仅可以招募到适合本企业的人才,还可以在招聘工作中减少盲目性,通过职业兴趣的测试,企业还可以给予新员工最适合的工作环境,以期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于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功价值分析
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职业兴趣测验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主观性向,从而能得到最适宜的活动情境并给予最大的能力投入。根据霍兰德的理论,个体的职业兴趣可以影响其对职业的满意程度 当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时,个体的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的发挥,工作业绩也更加显著。在职业兴趣测试的帮助下,个体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倾向,从而在纷繁的职业机会中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尤其是对于大学生和缺乏职业经验的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可以帮助做好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成功地进行职业调整,从整体上认识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也是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